今年对“微面”来说无疑是一个“多事之秋”:先是年初因环保问题,而不得不在北京“偃旗息鼓”,拱手让出了曾占国内“微面”市场1/5以上份额的北京市场;经过了将近一年的不懈努力,当“微面”终于看到了重返京城的曙光之时,又传来了国家将推出新的汽车安全法规的消息。据报道,国家机械局已要求总重2.5吨以下的小客车在上目录前必须进行碰撞试验,并建议在2001年1月1日之前,上述被要求进行碰撞试验的新车型必须达标。3年以后,所有生产的汽车必须达标,不合格的车型将不能再继续生产。汽车安全“门槛”的升高,对于“微面”不啻又将是一次关乎“生死存亡”的考验。
从昔日的产销火爆到而今的风光不再,不能不说“微面”在技术上的停滞不前是最为主要的原因。价格便宜、功能实用的特性在造就了“微面”昔日辉煌的同时,也为“微面”今后发展留下了隐忧。尤其是环保和安全性,更是“微面”的一个“软肋”。目前,应该说“微面”在排放达标上并不存在多大的问题,一般来说,只要完成电喷发动机的匹配试验工作,“微面”的排放达标只不过是一个时间长短的问题。据悉,目前一些“微面”的环保达标车、双燃料车均已取得了重大进展,预计长安、松花江等品牌的环保达标“微面”将于年底小批量上市。可以说目前“微面”已基本度过了“环保危机”。然而“微面”要跨过“安全障碍”恐怕就没有这么“简单”了。由于现有“微面”基本上采用平头车型设计,且底盘都采用薄板结构,轴荷分配不太合理,刚度、强度相对较差,比较容易产生底盘颤动或扭曲变形等问题,严重的甚至发生大梁局部断裂等重大事故。“微面”要在安全性上取得突破,就必然要对车身的整体结构进行重新设计,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。因此,安全标准的加严无疑将使“微面”面临着更大的危机和挑战。
从目前“微面”企业推出的环保达标车和双燃料车来看,也仅有长安公司的“长安之星”敢于向安全问题提出挑战,进行了被称为“国产微车第一撞”的碰撞试验。而其它品牌的环保“微面”,由于绝大多数是属于在原有车型上换装电喷发动机的改进型,其安全性能较原型车并没有多大的改进,因而即使排放达到了现行的环保标准,是否又会因为安全问题而导致上市受阻?
即便即将出台的安全标准不会对环保型“微面”的上市进程构成影响,新安全标准对今后“微面”市场的负面影响也是非常明显的。这就要求把产品开发的重点从动力性、舒适型的提高上,尽快转移到安全、环保方面上来。如果说,年初的环保之战“微面”尚能有一丝回旋余地的话,那么安全标准的挑战无疑已将“微面”逼到了背水一战的境地。